重庆时时彩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重庆时时彩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孙正聿、贺来教授参加“走向历史的深处”暨陈先达教授从教55周年学术研讨会

日期:2010-11-04 点击数: 来源:

“走向历史的深处——陈先达教授从教55周年学术研讨会”10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北大厅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发来贺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副校长杨慧林等出席研讨会,来自国内各高校、党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百余位哲学专家与会,向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从教55周年及八十华诞致贺。孙正聿教授、贺来教授参加了该次盛会。

袁贵仁部长在贺信中高度评价陈先达教授的学术与科研成就,称赞陈先达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大学富有影响力的名师,是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座丰碑。

纪宝成校长在致辞中对陈先达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他从三个方面对陈先达教授的学术、人生作了评价:一、追求真理,止于至善。陈先达教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密切观察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特征,深入思考问题,并用哲学家的语言表达出来,80高龄从未懈怠。二、淡泊明志,潜心治学。陈先达教授始终不为任何名利所动,脚踏实地、勤奋耕耘于学术,树立和显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三、关爱学生,提携后学。陈先达教授55年来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并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胡锦涛总书记日前来人民大学考察并提出把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陈先达教授作为人大学者的境界和风范,正是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一流学府的关键所在,希望全校师生学习陈先达教授的精神,为实现学校的建设目标而努力。

陈先达教授在会上致辞,他难掩激动的心情,对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培养、关爱表示衷心地感谢。回顾自1956年从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留校任教55年来的学术人生历程,陈先达教授说:“我一生中最好的时间是在人大度过的,人大是我的精神之家,事业之家。”他无限感概地说,哲学家也是充满感情的,80岁是令人伤感的年龄,但学校给予的关爱和荣誉让自己感受到了力量。他表示,我们从事的是与改革实践紧密相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应该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50余所机构、院校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高校理论战线》、《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20余家媒体的编辑记者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总结陈先达教授55年教书育人经验、梳理其学术思想发展脉络同时,与会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的内在关联这一主题进行了即席发言。

与会专家在发言中指出,陈先达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是在我国学术界具有广泛、深刻影响力的哲学老前辈,在理论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早期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哲学界后人进行上述方面的研究,都绕不开他的学术成果。陈先达教授的学术与思想受人崇敬,他数十年的学术研究,观点鲜明,表述精辟,具有历史感、现实感、责任感和理论冲击力。他把哲学研究真正当做事业,一贯坚持用哲学思考问题,用学术支撑思想,用思想传递时代,用理论引领发展。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表现出的担当意识、思想境界、理论情怀和探索精神,他始终强调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强调面对现实,在实践中要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真正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联系实际和勇于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博大襟怀和思想高度。任教55年来,陈先达教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大多已成为学界的领军人物,与会中青年学者表示,他们的学术发展道路都受到了陈先达教授的深刻影响。

大家一致表示,陈先达教授作为哲学家崇高的奉献精神,严谨的治学风格,朴素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扬,以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陈先达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53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学习,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著有《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漫步遐思》、《静园夜话》等,汇编有《陈先达文集》。陈先达教授曾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等。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哲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等职。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至今仍进行哲学研究、笔耕不辍。